暮春三月,香港藝術節(jié)首演舞臺劇《青蛇》,四月在北京中國國家話劇院上演,之后,開始了全國以及全球巡演的行程。
上海、杭州、臺灣、澳門、英格蘭、蘇格蘭、新加坡、韓國、奧地利……在洽談歐洲丹麥冰島法國挪威等十多個國家的演出。
中國舞臺劇第一次走出國門的是1980年北京人藝的《茶館》,到美國巡演。國家話劇院通知我們,《青蛇》獲邀明年三月參加肯尼迪(內地給我資料譯肯尼迪)藝術中心演出四場,這1971年建于華盛頓的國際著名演出場所,和陸續(xù)遠征的紐約、洛杉磯等,令劇組仝人很興奮――我倒不覺得是什么文化傳奇,做人處事盡己心力,一切順其自然,多好。
如前一樣,我不接受訪問,只答官方和各界傳媒統(tǒng)籌后電郵來的問題。也如前一樣,先此聲明:以下回應,可以轉載,選取部分回答刊登,或信手扔掉不理,但請勿增刪。 (我在香港看的首演 ,踏實回應不作溢美之詞 ,是個人風格 。引用亦請以此為準。)問:作為《青蛇》原著者,是否認為舞臺劇版忠于原著?有沒有表達出其中的精髓?
答:我覺得小說是文字,不管徐克的電影,或田沁鑫的舞臺劇,把原著的中心思想和特色精髓表現(xiàn)――他們用了另一種藝術語言和手法再創(chuàng)作,也令小書加分,謝謝。不必“忠于”如此嚴重,又非盟誓。
導演以前拍過我《生死橋》電視劇,在央視播映,收視率很高。但與中國國家話劇院的舞臺劇是首度合作,四位主角:秦海璐(青蛇)、袁泉(白蛇)、辛柏青(法海)、董暢(許仙)也是第一次擦出火花。
本人很低調。旁觀,我能感受到臺前幕后各位「喜歡」這個東西,所以投入和用心。
問:你覺得《青蛇》的出世,有沒有意外?
答:有一點。因為這是個離經叛道的創(chuàng)作,與舞臺劇一貫厚實穩(wěn)重名家巨著相比,題材已行走于邊緣,意識大膽,給人驚喜之余,也見內地某程度上的開放,希望日后更前衛(wèi),更多新鮮離奇的項目啊。
問:有哪場戲值得修改?
答:下半部某些戲場需要精簡一點,尤其是青蛇與法海的對手戲段落,若概念和要點差不多,不如濃縮到肉,避免拖沓。
還有好些笑點因是內地色彩,部分“為搞笑而搞笑”,偏硬,可以精修。
我希望在動作、舞蹈方面加強,令全劇更豐富飽滿——一來是個人喜愛,我少時習中國舞十年,學的偏“武”,原來青白蛇和導演都是戲曲科班出身呢,“刀馬旦”合作,怎能缺功架和舞蹈?
問:舞臺劇《青蛇》的結尾,小青和法海融入蕓蕓眾生,這樣的處理是否可以接受?
答:原著中春雷乍響驚蟄之日,江南春雨后,霧氣縈繞,西湖斷橋,青白二蛇修煉不死之身,也融入蕓蕓眾生,偶遇許仙輪回再世之身,不免心亂情動——那時(1986年寫的書)的設計,青白蛇是張小泉剪刀廠的女工。張小泉的剪刀再利落,也剪不斷人間情欲糾纏,我喜歡這寓意。
現(xiàn)在舞臺劇把重遇放在今天,沒問題,因為日子過去了——只有那把傘是永存的。也是一段叫人迷失和軟弱的快樂時光。
問:《青蛇》是你第一部舞臺劇作品嗎?除了提供原著以外,是否參與到了創(chuàng)作過程?有哪些參與?
答:我以前做過好些舞劇的策劃和編劇,如《搜神》、《女色》、《胭脂扣》、《誘僧》、《粉墨春秋》。我沒做過舞臺劇,怕寫大量臺詞,而這正是田沁鑫他們的專長。
我和導演就把宋代傳奇中的人、妖、佛、情欲、勾引、掙扎、悟與不悟……深刻討論過,她來香港時我們溝通得很好。不過改編的過程我就不管了,達成共識后,她有她的自由發(fā)揮。我曾說,舞臺語言也許是另一種“增值”呢。
問:喜歡《青蛇》中西結合的音樂呈現(xiàn)嗎?
答:任何文化交流都迸發(fā)另類火花,還互相沖擊各得提升。除了音樂,舞臺設計、燈光設計、服裝造型設計等,來自蘇格蘭、德國、香港……
我覺得這是優(yōu)秀的團隊。
問:你覺得哪個角色還有上升空間?
答:青蛇與白蛇兩位演員的表現(xiàn)都妖中有情,是很有內涵和戲劇修養(yǎng)的藝人。
可以考慮讓兩位演員在巡演一年后沉淀,對調青、白蛇角色再度碰撞火花,吸引觀眾入場,也是藝人征服兩個角色之挑戰(zhàn)。
法海是全劇最“癡情”(大愛)又欲蓋彌彰的角色,演出漸入佳境,后半部很好,他的“心猿意馬”,可加強但含蓄些。不少女觀眾都喜歡法海。
許仙一角須補一些戲份,增加令女人為他生死的魅力,才經得起推敲。劇本可加“誰先愛上誰便已輸一仗矮了一截”,白蛇之癡便可信,還有,吸引女人的手段不外“潘、驢、鄧、小、閑”,許仙雖欠了“鄧”(錢財),但年輕俊俏、性滿足、小心體貼、閑情逸致,從老實人受到妖精撩撥轉變壞壞的左右逢源的凡俗美男子。原著中有隱晦的試探,許仙與法海對手戲不錯。
這是一個“勾引”的故事:“素貞勾引小青、素貞勾引許仙、小青勾引許仙、小青勾引法海、許仙勾引小青、法海勾引許仙……宋代傳奇的荒唐真相”。小說比較反叛、妖艷,而舞臺劇加入了女性的自省和情欲出路,是另一形式的升華。或者經過每次演出不斷修改和完善,可以流傳,與“傳統(tǒng)”對著干,好玩。
問:這是第一部中、英合作的舞臺劇,英國的合作方一直在追問:“600年過去了,你們中國人是否還相信這個白蛇和青蛇的傳說?”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答:中國人專門相信一切飄渺的東西,如一生一世的愛情、輪回、長生不老、富足、平等、復活、因果、自由、快樂——我認為人生追求不外“自由”和“快樂”,我希望活得逍遙,不欠人,如粵劇《紫釵記》中所云:“欠人一文錢,不還債不完”、“欠人一分債,不還不痛快”。如到終結那天無債在身,就走得瀟灑自在,重新出發(fā)。
問:很多海外的觀眾從舞臺劇里看到了東方禪意,你看到了什么?你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答:人心不同,看到什么是什么。
“人生哲理”?看上題回答。
問:最近內地著名歌手在跨年晚會上唱了一曲《法海你不懂愛》,引發(fā)網(wǎng)友大規(guī)模吐槽,佛教信眾公開譴責其戲謔低俗、負面,還要求道歉的“法海事件”……
答:嚇?竟有這樣的事?我不清楚。
問:可以在網(wǎng)上找到上千萬的抓狂評論……
答:但這與我們創(chuàng)作有什么關系?
一首詞兒淺白的歌,怎么會叫人“動了嗔念”?言重了,抬舉了。
小說《青蛇》寫于1986年,我珍惜香港自由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並且感恩。離經叛道,天馬行空,顛覆了傳統(tǒng)形象,包括法海,至今沒人抓狂呀,香港人那么忙,哪來罵你的工夫?愛看就看,不愛看就不看,沒啥大不了。
而且何止和尚?妖精和人統(tǒng)統(tǒng)不懂愛,否則何致跌跌撞撞悲欣交集不能自拔?他們克制、試探、追求、忐忑、歡愉、傷痛、妒恨、卑微、脆弱、跌倒、爬起、再跌倒、醒覺、回憶、蠢動、重蹈覆轍……就因不懂愛,故不悟,故苦海浮沉。
誰懂愛?
你我是誰?
問: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不斷的作家,最近在進行哪些新作,可以透露一些嗎?
答:我已出版百多本書了,但每年七月書展仍推出新書,只因喜歡創(chuàng)作,也沒別的本事。最近在拍攝兩部鬼魅系列電影《迷離夜》、《奇幻夜》,從我?guī)装賯€鬼故事中選材,臺前幕后得到不少支持,“振興港產片,殺出陰司路”。只攻港臺和海外市場,內地觀眾暑假“自由行”來看吧。其他多個項目進行中,不想透露。勞碌命。
問:《青蛇》之后,會否與田沁鑫導演再合作?
答:在英國古堡演出的“愛丁堡藝術節(jié)”計劃,希望我們再合作一個沒有語言的肢體動作舞劇,但要看時間、機緣的配合。目前未落實。(重要的是我可自由選材、創(chuàng)作,也樂與各方優(yōu)秀編導合作?!?/p>
問:如果可以選擇,還想把自己哪個作品搬演為舞臺?。?/p>
答:《紫禁城的女鬼》——但,這在內地是不大可能的。不是有審批制度,禁演鬼戲禁拍鬼片嗎?
隨緣吧。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