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 鑒賞 理解 讀后感 中心思想07

《岳陽樓記》一詞多義

以: 1) 來: 屬予作文以記之

2) 因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 1) 那 予觀夫巴陵勝狀

2)表句尾感嘆 嗟夫

觀: 1) 看 予觀夫巴陵勝狀

2) 景象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極: 1) 到達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2)窮盡 此樂何極

3)表示程度深 感極而悲者矣

或: 1)或許 或異二者之為

2) 有時 而或長煙一空

空:.1) 天空 濁浪排空

2) 消散 長煙一空

通: 1) 順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峽

和:1)和樂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

居:1)處在 居廟堂之高

2)居住 面山而居

3)停留 不可久居

一: 1)一片:一碧萬頃

2)全: 長煙一空

3)整個: 在洞庭一湖

開: 1) 放晴: 連月不開

2)打開: 開我東閣門

3)開設 設置:旁開小窗

則: 1) 那么 :然則何時而樂耶

2)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就: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為 :1) 行為,活動 :或異二者之為

2) 作為: 全石以為底

屬:1)通“囑”,囑托:.屬予作文以記之

2)連接:屬引凄異

3)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景: 1)風景,景致:四時之景不同。

2)日光,陽光:至若春和景明。

3)景象;情況:晚景之計如何?

漁:1)捕魚的人,漁夫:漁歌互答

2)捕魚:臨溪而漁

臨:1) 面對:把酒臨風。

2).臨:來到:臨溪而漁

3) 到,至:東臨碣石

4)靠近,坐落于:翼然臨于泉上

進: 1)在朝廷做官:是進亦憂,退亦憂

2)奉獻:進盡忠言

微:1)要沒有,要不是:微斯人,吾誰與歸。2)微小,輕微:名微而眾寡。3)秘密,偷偷:微聞有鼠。4)稍微,稍稍:土膏微潤。

《岳陽樓記》古今異義

古今異義

1.氣象萬千(古義:事態(tài); 今義:天氣變化)

2.微斯人( 古義:如果沒有;今義:微?。?/p>

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古:景象;今:看)

4.橫無際涯(古:廣遠;今:與“豎”相對)

5.濁浪排空(古:沖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觀夫巴陵勝狀(古: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備矣(古:詳盡 今:準備)

8.增其舊制(古:規(guī)模 今:制度)

9.作文(古:寫文章 今:作文)

10.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古:國都;今:國家】

12.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古:離開;今:前往】

13.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經;今:品嘗】

14.越明年【古:及,到;今:越過】

15.寵辱偕忘【古:榮耀;今:恩寵】

16.沙鷗翔集【古:群鳥停息在樹上;今:集體,集中】 17.進亦憂【古:在朝廷做官;今:前進】

18退亦憂【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1.百廢具興(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yè))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3.后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后)

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名詞作動詞,做郡的長官)

5.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說壞話)

6.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7.錦鱗游泳(用錦鱗代指魚群)

8.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

9.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10.或異二者之為(動詞活用作名詞,這里指心理活動)

《岳陽樓記》特殊句式

1.倒裝句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疑問代詞“誰”作賓語,賓語前置。語序應為“吾與誰歸”。)

2.判斷句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語氣。)

3.省略句

例: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省略主語“滕子京”。)

《岳陽樓記》通假字

1.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托,)

2.百廢具興(通“俱”,全,皆)

慶歷新政失敗后,范仲淹貶居鄧州,此時他身體很不好。昔日好友滕子京從湖南來信,要他為重新修竣的岳陽樓作記,并附上《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一口答應,但是范仲淹其實沒有去過岳陽樓

慶歷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鄧州的花洲書院里揮毫撰寫了著名的《岳陽樓記》一記敘文,這都是看圖寫的。表現(xiàn)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zhàn)友的鼓勵和安慰。范仲淹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他意識到宋初數(shù)十年來文章柔靡、風俗巧偽的危害,強調繼承歷史上進步的文學傳統(tǒng),并推薦當代能堅持風雅比興傳統(tǒng)的好作品,自己的詩文也代表著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進步方向。他的論說文旨在闡明民為邦本的重要性,議論風發(fā),具有奪人的氣勢?!对狸枠怯洝肥瞧鋫黜炃Ч诺拿鳌N恼绿岢稣钡氖看蠓驊⑸硇幸坏臏蕜t,認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jié)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chuàng)新。詩歌方面,堅持風雅傳統(tǒng),詩風古樸,有散文化及多議論的傾向,以《四民歌》為代表。詞存五首,《漁家傲》為其名作,寫戌邊生涯,以身許國的英雄氣概及憂國思鄉(xiāng)的悲涼情懷表達得協(xié)和統(tǒng)一,開拓了宋詞的表現(xiàn)領域。有《范文正公集》。

更新日期:113年4月10日 來源:省君教輔網(wǎng)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資、沅、澧四水,北分松滋、太平等長江支流,煙波浩淼,湖山輝映,自古以來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勝地;岳陽古稱巴陵,位于洞庭湖與長江匯合之處,枕山帶湖,為巴、蜀、荊、襄之要沖。北宋慶歷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應朋友之約,為重修的岳陽樓作記,千古名文《岳陽樓記》于是誕生。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歷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寓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后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2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范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shù)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何等的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扒叭酥鰝湟印币痪涑星皢⒑螅⒒貞拔摹疤瀑t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3~4兩段是兩個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奔涌跳躍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fā)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shù)實境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這里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霪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怎能不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xiāng)”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領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盡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jié)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游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jié)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嘆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

岳陽樓記 鑒賞 理解 讀后感 中心思想07_岳陽樓記讀后感

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后,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托古圣立言,發(f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

《古文觀止》的作者總評本文說:“岳陽樓大觀,已被前人寫盡。先生更不贅述,止將登樓者覽物之情寫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憂樂一段正論。”這一評語確實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實質。

《岳陽樓記》課文賞析

《岳陽樓記》賞析(袁行霈)

沿湘江順流而下,經長沙再向前,一片煙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簾,那就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的洞庭湖了。唐代詩人孟浩然在一首題為《臨洞庭》的詩里寫道:“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鄙鷦拥乇憩F(xiàn)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成為千古絕唱。詩中所說的岳陽,西臨洞庭,北扼長江,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從洞庭湖上向岳陽遠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層的城樓,被藍天白云襯托得十分壯觀。那就是著名的岳陽樓。

岳陽樓的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閱兵臺舊址建了一座樓閣,取名岳陽樓。李白、杜甫、白居易、張孝祥、陸游等著名詩人都曾在這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作。到北宋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陽樓,六月寫信給貶官在鄧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圖》一幅,請他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到慶歷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寫了這篇著名的《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

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為范仲淹既非岳陽人,又不在岳陽做官,可能根本就沒來過岳陽,一個和岳陽沒有關系的人忽然為岳陽樓作記,這是必須說明緣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說他被貶官到岳陽后,經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重修并擴建了岳陽樓,在樓上刻了唐代先賢和今人的詩賦,又囑托我作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這段文字簡明扼要,把必須交代的背景,在文章開頭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馳騁想像自由揮灑筆墨了。

第二段,不對岳陽樓本身作描寫,而是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 這段文字的內容是寫景,口氣卻是議論。一上來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銜遠山、吞長江、洶涌著,流動著,無邊無際。這幾句是從空間上形容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接下來兩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則又從不同時間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現(xiàn)它氣象萬千的變化。早晨陽光燦爛,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鏡一般,正如唐朝人張碧的詩里所說的“漫漫萬頃鋪琉璃”。晚上云霧低垂,把洞庭湖籠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詞里所寫的:“霧雨沉云夢,煙波渺洞庭”。以上幾句抓住不同時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萬千氣象很生動地渲染了出來,然后小結一句說:“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奔热磺叭嗣枋鲆呀浲陚洌矣性娰x刻在岳陽樓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復。人詳我略,

人略我詳,轉而寫登樓覽物之情:“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遷客,指降職貶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離騷》,所以后世也稱詩人為騷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湖邊的岳陽樓便為遷客、騷人常常會集的地方。當他們登樓觀賞洞庭湖的景物時,心情能不有所差異嗎?這幾句是全文的樞紐,很自然地引出以下兩段。上面對洞庭湖的描寫是客觀的,以下則是設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主觀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簡約,以下則洋洋灑灑,淋漓盡致。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假若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jié),一連幾個月不放晴;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它們的光輝,山岳也隱蔽了它們的形體;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損壞;當黃昏時分一切都籠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嘯猿啼之聲不斷傳入耳來。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目蕭然,觸景傷情,更會感到離開京城的哀傷和懷念家鄉(xiāng)的憂愁,并且會憂心忡忡,畏懼小人的毀謗和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慟不止了。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

這一段的大意是說:遇到春天溫和的日子,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沒有一絲兒波瀾。天色襯著湖光,湖光映著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綠。天上的沙鷗飛飛停停,水里的魚兒游來游去。岸邊的花草散發(fā)出濃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間還可以看到湖上的煙云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與水波一起蕩漾,閃爍著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塊璧玉。漁歌的對唱,洋溢著無邊的歡樂。這時候登上岳陽樓,一定會心曠神怡,把一切榮譽和恥辱都忘掉了。舉杯暢飲,臨風開懷,只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歡喜。

這兩段采取對比的寫法。一陰一晴,一悲一喜,兩相對照。情隨景生,情景交融,有詩一般的意境。由這兩段描寫,引出最后的第五段,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在這一段里對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現(xiàn)了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嘆詞。作者十分感慨地說,我曾經探求過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huán)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而憂慮,惟恐人民有饑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惟恐國君有闕失。這么說來,他們無論進退都在憂慮了,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在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憂慮的時候就憂慮了,在天下人都已快樂之后才快樂呢;作者感慨萬千地說:倘若沒有這種人,我追隨誰去呢!表示了對于這種人的向往與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時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寫作這篇文章的時間。

《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吳

縣人,吳縣就是今天的蘇州。他出身貧苦,兩歲時死了父親。青年時借住在一座寺廟里讀書,常常吃不飽飯,仍然堅持晝夜苦讀,五年間未曾脫衣睡覺。中進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書,提出許多革除弊政的建議,遭到保守勢力的打擊一再貶官。后來負責西北邊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績。一度調回朝廷擔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的職務,可是在保守勢力的攻擊與排擠下,于宋仁宗慶歷五年又被迫離開朝廷。寫《岳陽樓記》時正在鄧州做知州。

《岳陽樓記》的著名,首先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準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態(tài)度,落得清閑快樂。可是他不肯這樣,仍然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來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個先憂之士當他建立了功績之后還能后樂,才更加可貴。這兩句話所體現(xiàn)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質,在今天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就藝術而論,《岳陽樓記》也是一篇絕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幾點來講一講: 第一,岳陽樓之大觀,前人已經說盡了,再重復那些老話還有什么意思呢?遇到這種情況有兩種方法。一個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別人說好,我偏說不好。另一個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徑,別人說爛了的話我不說,換一個新的角度,找一個新的題目,另說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種方法。文章的題目是“岳陽樓記”,卻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產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后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別出心裁,不能不讓人佩服。

第二,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辟。議論的部分字數(shù)不多,但有統(tǒng)帥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說這是一篇獨特的議論文?!对狸枠怯洝返淖h論技巧,確實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第三,這篇文章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岳潛形?!薄吧锄t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边@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錘煉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xiàn)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

字字有千鈞之力。 滕子京在請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那封信里說:“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確實是這樣,岳陽樓已因這篇絕妙的記文,而成為人們向往的一個勝地;《岳陽樓記》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樣,永遠給人以美好的記憶。 中心思想 這篇記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tài)度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主題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币惶崞鹪狸枠牵藗兙蜁茏匀坏叵肫鹎Ч琶挤吨傺?,千古名文《岳陽樓記》,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寬闊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會贊頌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生活態(tài)度。可以說,人們把太多的目光和關注給了范仲淹,而很少會有人想到功不可沒的滕子京。 既是自勉,又是與友人共勉。

《岳陽樓記》目標重難點

1、處處突出一個“情”字:

本文是作者受朋友滕子京之托而寫的一篇膾炙人口名垂千古的散文。該文雖名為岳陽樓記,其實并未詳細描繪岳陽樓這一建筑本身,而是重筆描繪登斯樓所見的不同景觀。景觀雖寫的氣勢雄渾,波瀾壯闊,但卻不是為狀物而寫景,處處突出一個“情”字。寫陰風怒號極力渲染一個“悲”字;寫春和景明極力渲染一個“喜”字。所謂情景交融,景不同,情亦不同,這正是一般遷客騷人的常情。而這篇散文不同凡響之處正在于它抒發(fā)的不是一般遷客騷人的個人恩怨悲喜之情。而是以古仁人之心為理想的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心懷天下的壯志豪情。有了這種豪情,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因為在這些仁人的心中抱定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志向。這是作者對古仁人的贊語,也是作者理想,心志的自白。是作者高尚情操、廣闊胸襟的自然流露,又是對與已同樣遭遇的朋友的鼓勵和勸勉。所以全文的思路是由事寫景,由景寫情,由情寫志,是一篇文情并茂,思想深邃的狀物抒情散文。

2、“意”異:

岳陽樓記 鑒賞 理解 讀后感 中心思想07_岳陽樓記讀后感

在范仲淹作記之前,許多文人學士來岳陽樓登臨,一覽“巴陵勝狀”,寫下了許多的名篇佳作。有的描寫洞庭湖秀麗迷人的景色,如劉禹錫的《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西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冰風起,吹人舞袖回”。有的狀寫洞庭湖的磅礴氣勢,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元稹的“駕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劉長卿的“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釋可朋的“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庇械臄懹嘘P洞庭湖、岳陽樓的歷史人物事跡和神話傳說故事,如滕子京的《臨江仙》便是,詩云:“湖水連天天接水,秋來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天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帝子有靈能鼓瑟,凄然依舊傷情。微聞蘭芷動芳馨。曲終人不見,江山數(shù)峰青。”而作為文學造詣深,擅長填詞作文的范仲淹,深得“意在筆先”“命意貴深”“意忌庸、陋、襲”等文章之要絕,匠心獨運,標新立異。從洞庭湖是“北通巫峽,南極瀟相”水路交通的樞紐,“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入手,把遷客騷人的或喜或悲同古仁人的憂國憂民之心相對照,經過一番開掘生發(fā),抒發(fā)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既以自勵,亦以撫慰滕子京,可謂大處著筆,細處慎視,立意高遠,見解深邃。

3、“情”異:

作者寫岳陽樓景色的變化,旨在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那些心胸狹小、感情脆弱的人在陰慘變景之時登樓,再加上個人仕途不昌,懷才不遇。遭貶受擠,背井離鄉(xiāng),往往經不起挫折失敗的考驗,面對凄涼的景觀,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那些心胸狹窄,多愁善感的人,在春光明媚,鶯歌燕舞之時登,再加上個人仕途順利,飛黃騰達,往往喜形于色,樂不思蜀,面對美麗的景象,“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這兩種“覽物之情”,看似迥然不同,相去甚遠,但作者認為他們內在的思想境界實則是一致的。二者都是情隨物遷,即悲,因個人失意而悲;喜,因個人得寵而喜,絲毫不能超脫自我境界,跳出由個人遭際而觸動情感的小圈子。面對這種社會現(xiàn)象,作為虛懷若谷,心跡坦蕩的范仲淹則向世人昭示了自己憂樂悲喜的原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高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并表明了自己不為個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絕不象“遷客騷人”那樣“憂讒畏譏”──為己憂,可見二者的悲喜之“異”。

4、“景”異

常人描寫岳陽樓的景色,不是描摹“巴陵勝狀”,就是突出“岳陽樓之大觀”的特點,而范仲淹則不然。其一,他描寫的景物,都出自于遷客騷人之眼,渲染著濃厚的感情色彩,構成了意蘊生動的詩的意境;其二,作者虛擬了兩種迥然不同之

景,一幅是色彩凝重的水墨畫,“霪雨霏霏”“陰風怒號”“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到晚上,則是“虎嘯猿啼”滿目蕭條。陰森可怕,令人毛骨悚然;另一幅是色彩明麗的水彩畫:風和日麗,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

這兩幅景色畫,無論在色彩,還是在音響上,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渲染、襯托,將一般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推到極“悲”或極“喜”的境地。

5、合“悲喜”“憂樂”為一記:

《岳陽樓記》以“謫”字為線索,以兩個“異”字斡旋其間,以“憂樂”兩字闡述題旨,熔記事、寫景、議論為一爐,合“悲喜”、“憂樂”為一記。讀完此文,一個居高官則憂其民、遭貶謫則憂其君的憂國憂民的古仁人的形象赫然矗立在我們的眼前。作者胸懷之寬廣,抱負之遠大,境界之崇高,在封建士大夫中確實“出人頭地”。它凈化著讀者的感情和靈魂,使讀者肅然起敬,追蹤仁人的足跡,跟作者一樣情不自禁地高呼:“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6、措辭的委婉;

由于種種原因,文中有時不直接講出原意,就要透過字面去理解,以免產生誤解誤譯。例如: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一個“謫”字,是明貶暗褒。褒滕子京雖遭貶謫,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任職不長,政績顯著,這是“重修岳陽樓”的條件之一,為下文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述志勵友相呼應。

“居高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廟堂之高”實際是說“在朝(為宮)”,“處江湖之遠”實際是說“在野(不在朝為官)”。這樣措辭,比直接說受重用和遭貶斥顯得含蓄。

《岳陽樓記》文體表達

記:一種文體??梢詫懢?、敘事,多為議論。但目的是為了抒發(fā)作者的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念)。

古代的“記”是一種不定體,敘事、寫景、狀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發(fā)作者的情操和抱負,或闡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觀點。在寫法上大體可分兩類:一類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一類是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發(fā)出情理,而常以“卒章顯志”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屬于后一類。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敘事、描寫、狀物,也可抒情、議論、說明,通常的寫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或借敘事、寫景、狀物而自然而然地抒情言理。

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本文全篇僅368字,卻內容充實,情感豐富,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簡馭繁,巧妙地轉換內容和寫法。如以“前人之述備矣”一語帶過無數(shù)敘述,以“然則”一語引出“覽物之情”,以“或異二者之為”展開議論話題,等等,千回百轉,層層推進,敘事言情都入化境。

句式駢散結合

這篇記文以單行散句為主,間以駢偶短句,既流利暢達,又簡潔凝練。散句駢句的運用,依文章內容而變化。如開頭結尾的敘述文字用散句,莊嚴而質樸;中間寫景狀物的語句多用駢句,辭彩華美,音韻和諧;議論抒情語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揚頓挫,富于變化。這樣,駢散交替,敘議結合,文質兼美,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1、駢體:

要求詞句整齊對偶的文體,重視聲韻的和諧和詞藻的華麗,盛行于六朝(區(qū)別于‘散體’)。

2、駢文:

①用駢體寫的文章。

②文體名。起源于漢、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雙句(即儷句、偶句)為主,

講究對仗、聲律和藻飾。其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者,世稱四六文,即駢文中的一體。

3、駢句和散句:

駢句,指的是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行文相鄰、字數(shù)相等的兩句話,跟對偶相似,只是不像對偶那樣在音韻上有嚴格的要求。駢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駢句在結構和字數(shù)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則是相對于駢句而言,也可以說,駢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駢句首見于先秦文章,常見于漢賦,六朝時發(fā)展為駢體文。一篇文章中必須使駢句達到一定的數(shù)量,才可算“駢散結合”?!对狸枠怯洝芬晃膶懚赐ズ弦魂幰磺绲木跋笠约敖Y尾的議論抒懷,大量使用駢句,其余則用散句,讀來聲調鏗鏘,余味無窮,是“駢散結合”的佳作。

寫景

這里想著重分析一下作者精雕細琢的那段寫景文章,看看有什么特點。

第一是寫景色能夠利用典型的鮮明形象,以造成逼真的境界。我們念“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這一節(jié)文字,就會有天昏地暗、陰風慘慘的感覺;念“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這一節(jié)文字,就會有春光明媚、萬物歡欣的感覺。這就是因為,作者寫出的一些事物,都是有代表性的,而且具有鮮明的形象。客觀世界的任何景象,都是復雜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描寫一種景象。客觀世界的任何景象,都是復雜的因素集合而成的。描寫一種景象,不可能把一切組成部分都寫下來。所以要眼光敏銳,選擇代表性的,點染一筆兩筆,使景色活現(xiàn)在讀者眼前?!对狸枠怯洝访鑼懢拔铮怯玫倪@種手法。

第二是能夠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文章里描寫景物,象畫畫一樣,一草一木都要有作用。作者在這里想說明的是觸景生情的情況,自然更不能脫離人物的心情而刻板地描寫。這就是說,要選擇適當?shù)木拔?,使景里隱含著情,讀者讀的時候,看的是景物,心情卻隨著動蕩,或者分不出什么是景什么是情。在這方面,作者是費了相當?shù)墓Ψ虻摹?/p>

第三是用對比來加強文章的感染力。在文章里用對比來加強表達力量,這在我國是個常用的修辭方法。寫天氣,一方面是晴,一方面是陰,寫湖面,一方面是“濁浪排空”,一方面是“波瀾不驚”;寫人物活動,一方面是“商旅不行”,一方面是“漁歌互答”。這樣互相對照,悲的就更顯得可悲,喜的就更顯得可喜了。

《岳陽樓記》課文結構

第一段:交代重修岳陽樓的寫作背景和寫作緣由。

第二段:總寫洞庭湖美景,引出遷客騷人不同的覽物之情。

第三段:描寫洞庭湖凄涼的景色,引出覽物者悲傷之情。

第四段:描寫洞庭湖的美麗景色,引出覽物者喜悅之情。

第五段:點明文章主旨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與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岳陽樓記》讀后感

《岳陽樓記》讀后感

《岳陽樓記》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傳誦的明文。 文章分敘事、寫景、議論三部分。作者在略敘作文原因后,用濃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陽樓上看到的景物,通過寫環(huán)境變化反映人們的心情:當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時候,人們變得喜悅興奮,忘記了憂傷,沉醉在景色之中;當烏云密布、細雨連綿的時候,人們變得傷感悲痛。最后,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的感受是:人們只因環(huán)境變化而心情變化,絲毫沒有把國家安危放在眼里。就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樣,應該時時刻刻惦念著國家,以國家大局為重,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在遙遠的地方,只要有這顆愛國之心,就一定能夠打敗敵人。如果人們對國家都不管不顧,那么由誰來抵抗侵兵?由誰來出謀獻策?由誰來力挽狂瀾?沒有了民眾,這個國家也就沒有了意義。當國家有了危難之時,有力出力,有計獻計,為國家擔憂,為國家殫精竭慮。當國家太平之后,就可以和舉國上下所有的人們一起歡欣,一同慶祝。那是,也許更覺得逍遙自在。學習也是一樣的。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學習,才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十分有效果。等學完之后,再放下心來玩,難道不比提心吊膽地玩好嗎?

《岳陽樓記》主要告訴我們一個臣子應該心系國家,從而折射出應該如何學習。我也要學習這種精神,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玩耍次之,才能學得扎實,玩得開心。

《岳陽樓記》讀后感

洛新中學 周秋賢

岳陽樓記 鑒賞 理解 讀后感 中心思想07_岳陽樓記讀后感

《岳陽樓記》是宋朝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失意之時,應好友滕子京之約而留下的傳世佳作,距今已有900多年。自古以來,以樓寫記的不少,多難脫俗,一篇《岳陽樓記》短短四百字,融敘事、寫景、論理為一爐,交相輝映,了無痕跡,敘事扼要清晰,寫景變幻莫測,特別是論理,警策世人,發(fā)人深思,其中最為代表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兩句名言警句。前者可謂對世,或者說是對社會的態(tài)度,后者則是修身,對自己的要求。

一篇文章,掀動一頁歷史,回望道道車轍,直視眼前大道,作為年輕的我,對范仲俺這位古代政治家充滿敬意,崇敬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闊大胸襟;崇敬他“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神圣責任感;崇敬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政治抱負。當然,我們不能就止于仰視一位封建人臣的修為,古人已去,天地已變,數(shù)風流人物,應看今朝。

《岳陽樓記》讀后感

《岳陽樓記》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傳誦的明文。

文章分敘事、寫景、議論三部分。作者在略敘作文原因后,用濃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陽樓上看到的景物,通過寫環(huán)境變化反映人們的心情:當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時候,人們變得喜悅興奮,忘記了憂傷,沉醉在景色之中;當烏云密布、細雨連綿的時候,人們變得傷感悲痛。最后,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的感受是:人們只因環(huán)境變化而心情變化,絲毫沒有把國家安危放在眼里。就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樣,應該時時刻刻惦念著國家,以國家大局為重,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在遙遠的地方,只要有這顆愛國之心,就一定能夠打敗敵人。如果人們對國家都不管不顧,那么由誰來抵抗侵兵?由誰來出謀獻策?由誰來力挽狂瀾?沒有了民眾,這個國家也就沒有了意義。當國家有了危難之時,有力出力,有計獻計,為國家擔憂,為國家殫精竭慮。當國家太平之后,就可以和舉國上下所有的人們一起歡欣,一同慶祝。那是,也許更覺得逍遙自在。學習也是一樣的。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學習,才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十分有效果。等學完之后,再放下心來玩,難道不比提心吊膽地玩好嗎?

《岳陽樓記》主要告訴我們一個臣子應該心系國家,從而折射出應該如何學習。我也要學習這種精神,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玩耍次之,才能學得扎實,玩得開心。 岳陽樓記讀后感

假期里閑來無事,便在書桌旁看書。偶然發(fā)現(xiàn)一篇古文《岳陽樓記讀》。讀完后我感慨萬千,便把讀完后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第一感受是美:岳陽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盛譽。特別是從“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边@一段,因為只要登上岳陽樓,就有心懷開闊,精神

愉快;榮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對著風,那心情真是快樂極了,這充分體現(xiàn)了岳陽樓美的神奇。第二 我感受到了范仲淹的憂愁:從這一段“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這一段,因為它的意思是: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君主擔憂。這樣看來是在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范仲淹的憂愁?!对狸枠怯洝纷屛抑懒嗽狸枠堑拿?,也讓我懂得了“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p>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讀后感

《岳陽樓記》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為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約,為重修岳陽樓作的一片文章。文章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絕唱篇章,尤其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廣闊胸襟,確實是后人學習的楷模,充分反映了范仲淹在人生見解的獨到之處。

高山無語、深水無波,絢爛之極總歸平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懷,充分反映了平平淡淡是真,寧寧靜靜是福。這是古代哲人提倡的慎獨的境界,更是人生之路的終極領悟。

“去留無意,看天上云卷云舒;榮辱不驚,望庭前花開花落?!痹究磥砥狡降氖篱g萬物卻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相對于宇宙的空闊深邃,生命只不過是生死兩極之間短暫的一瞬。假如把地球的存在比作一天,人類誕生在這一天的最后一秒。然而世人卻忙碌著追逐名利地位,奢求豪華的物質生活以及活在意別人的看法之中。誠然,不懈奮斗者可敬,勇于進取者可欽,開創(chuàng)壯舉者可佩,但從容自如、淡定恬靜者才能達到生活的極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人生的一大境界,更是對待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無不分秒必爭、舉重若輕、超凡脫俗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偉大詩人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边@句話成為當今眾多年輕人很時髦的口頭禪。然而,此路并非身著奇裝異服、性格怪僻、做事特立獨行之路,而是擺脫世俗的浮華煩燥之風,褪去自身的趨炎附勢、好大喜功之氣,從而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尋得真理之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靜”。它要求我們積極而又平靜地面對生活。遇事冷靜清醒,三思而后行。肖伯納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適應世界,不明白

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適應自己?!睙o論遇到何事,我們都應該坦然地面對已經發(fā)生的一切,平靜自己的心情,既不能將錯就錯,也不能樂極生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薄K笪覀冋{整心態(tài),真正做到知足常樂。古代哲人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于欲得?!贝笤娙死畎渍f:“人若不知足,得隴又望蜀?!碑敶娙颂└隊栒f:“當鳥翼系上了黃金,就飛不動了。”作家莫泊桑也說:“生活永遠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笨梢姡谷幻鎸ι钪械南才返檬?,做到知足常樂,是我們開啟幸福之門的金鑰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美”。它要求我們輕松愜意的生活,在五彩斑斕的大千世界中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和諧之美。“松間明月照,清泉石上流?!薄靶『刹怕都饧饨?,早有蜻蜓立上頭?!薄吧较绿m芽短浸溪,松間沙路爭無泥?!惫糯娙藷o不借助自然界平淡至極的事物來寄寓生活之美。羅丹也曾說:“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平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和諧之美。

千古名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理解性默寫

1、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2、由寫洞庭湖的浩瀚氣勢過渡到寫遷客騷人不同情懷的句子: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3、遷客騷人見到不同景物產生了不同的感情,寫悲情的句子: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表達歡喜的句子: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4、從空間上形容湖面的廣闊浩淼“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從時間上表現(xiàn)景象的千變萬化“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5、作者為什么略寫岳陽樓之大觀:前人之述備矣。

6、由古仁人曠達的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得出的論斷是:是進亦憂,退亦憂。

7、作者認為“遷客騷人”的作法不可取。聯(lián)系全文,說說他肯定的古代圣賢的作法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從而表明了他的曠達胸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偉大的抱負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8、與“悲”照應的八個字: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與“喜”照應的八個字: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9、在第二自然段中總領下面兩個自然段的句子: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10.領導干部要實踐“三個代表”,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1. 一般遷客騷人在外界條件好,個人境遇順利時,便會產生 “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钡乃枷敫星椋ㄓ米约旱脑捇卮穑阂蛭锒玻欢饨鐥l件惡劣個人境遇不順時,便會產生“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話答:因己而悲)

12.總寫洞庭湖景色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3.重修岳陽樓后的變化的句子: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14.文中描寫微波時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躍金。描寫無風時水中月影的句子:靜影沉璧。

15. 洞庭湖的萬頃碧波曾引發(fā)古代文人的無限情思。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的描寫:“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北M顯了洞庭湖的磅礴氣勢,展露出作者的寬闊胸襟。

16.作者認識到“古仁人”異于常人的超然情懷形成的原因是他們能: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17.表達作者憂國憂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8.闡述古仁人之心(或古仁人志趣)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9、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tài)。

20、新市長上任兩年,全市面貌大變,干群同心,社會安定,各項建設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1、由“四面湖山收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幅對聯(lián),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2 、借鳥歡魚躍描繪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23、“進亦憂,退亦憂”是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4、文章的主旨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5、抒發(fā)作者宿志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6、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懷?早在北宋年間,范仲淹就在《岳陽樓記》中告訴我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7、表現(xiàn)古仁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8、《梁惠王下》中“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范仲淹在本文中把這句話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9、朱镕基總理在視察洞庭湖時,要求有關部門加大環(huán)境整治力度,以重現(xiàn)洞庭湖昔日美景。請寫出描寫洞庭湖昔日美景的句子: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

30、全文的中心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31、“古仁人”們的思想感情不隨景物的變化而變化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2、請寫出文中一處寫景的語句: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3、“二者之為”的具體內容是: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和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34、請寫出文中一處議論的語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35、第四段中抒情的句子: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36、寫魚鳥自由閑適情態(tài)的句子: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37、通過寫“花草鳥蟲”來展現(xiàn)春景美的句子: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38、范仲淹高度概括對岳陽樓所見“巴陵勝狀”的描繪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9、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大聲疾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

岳陽樓記 鑒賞 理解 讀后感 中心思想07_岳陽樓記讀后感

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與之境界、情懷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40、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41、闡述作者主要觀點的一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42、“前人之述備矣”中的“前人之述”具體指:唐賢今人詩賦。

43、突出滕子京政績(贊美滕子京)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44、能體現(xiàn)作者作記緣由的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45、文中與“前人之述備矣”照應的句子: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46、“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中“此”指代的內容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47、文中引起下文寫景抒情的句子: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48、說明“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是指: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