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白露

偉大的文學家魯迅說過:人生最大的苦痛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在曹禺先生的經典之作《日出》中陳白露的人生悲劇,無不詮釋著這樣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

  陳白露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際花,一方面追求奢華的物質生活,另一方面她在精神上又厭惡這種生活。《日出》的悲劇意義在于揭露了金錢物欲世界對人性的扭曲和異化,使一個美麗聰明的年輕女性走上了自我毀滅之路,激起人們對金錢社會的憎惡。

陳白露受到過新思潮的洗禮,有著自己活潑、純真的“竹均”時代,渴望有一個意中人和幸福的家庭,她獨自到社會上闖蕩,原以為憑借自己的年輕美貌和聰明才能,能在身會上闖出一條路來,但卻不幸落入黑暗社會的陷阱,論為一名交際花,過著寄生的生活。按理,她如果自甘墮落,一直麻木下去,憑她的美貌,她的聰明,即使是潘月亭破產了,也許會有潘月亭及金八爺之類的有錢、有權的人來賴以委身,直到燈枯油盡??伤乔逍训?每當奢華過后,夜深人靜時她就感到一片空虛,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八龕凵?又厭惡生活”。

  她厭倦上流社會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醉生夢死的糜爛生活,但又無法抵御這種生活對她的腐蝕;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對自己殘酷的折磨,但又無法自拔;她不想這樣生活下去,但又離不開這個丑惡的地方;她雖然不能自拔,卻還想救人,當她親眼目睹“小東西”等社會底層的人們被摧殘、被蹂虐,痛苦地在生活中掙扎,而想有所反抗,尤其是當她知道小東西打過金八,便連聲自語:“打的好!打的好!打的痛快”。陳白露從這個女孩身上看到了許多自己所缺乏也希望有的東西。她承認太陽要出來了,但太陽不屬于她,她只能沉沒在黑暗中,所以,當她賴以寄生的銀行家潘月亭破產,巨額債款無法償還時,她只得在日出前服毒自殺。

  陳白露的性格交織著錯綜復雜的矛盾。各種因素,各個側面,有機地連在一起,使他的性格呈現著豐富的內容。這是多么矛盾的性格??!作為一個交際花,我們看到腐朽的生活給她的性格打上的烙印。她抽煙、打牌、喝酒、嘲弄著男人,以至于有人說她是“玩世不恭,自甘墮落的女人”;但是,她的確厭倦了那“發(fā)瘋了的生活”,嘴角上總掛著嘲諷,她聰明但又糊涂;她驕傲自負但又軟弱,有時看來她對生活的態(tài)度就是那么一回事;但有時做起事來又格外認真。她雖然陷入了“生活的桎梏”,但仍然眷念著青春,心中仍有不熄的詩情……她陷入重重的矛盾之中。這種復雜的性格是攪得人眼花繚亂,有人干脆罵她是“靈魂完全墮落的交際花”,也有人說她是“折斷了翅膀的鷹”,各種說法,都有各自的根據。但我們認為,她是“美麗的墮落”、“墮落的美麗”,她的復雜性格的形成是因為有它復雜的現實因素,同時也有它形成的過程。

陳白露,過去叫竹均。出身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她從小和方達生有過青梅竹馬的情誼,并且有著一個女孩子的純潔的心靈。她愛霜的潔癖,很能說明她那時純真而清高的性格。她聰明、愛美、驕傲、任性。她曾經是愛華女校的高材生,還當過社交的明星,當過幾個慈善機關游藝會的主辦委員。她的美麗、聰明、才能都給了她以自信。突然,她的父親死去了,家庭的經濟來源斷絕了,這個挫折,無疑在她人生道路上劃出了一個階段。如她說的:“我一個人闖出來,自從離開了家鄉(xiāng),不用親戚朋友的一點幫忙,走了就走,走了不死?!边@樣單槍匹馬地一個人闖出來了,獲得了成功,無疑使她自負,也使她相信了個人奮斗的力量。恰好在這里,使她產生了誤解。當她相信個人奮斗的力量時,實際上是別人利用了她的美麗和聰明。因此,在她的驕傲中,她有對自己聰明才干的自我欣賞。她有一句格言:“我喜歡春天,我喜歡青年,我喜歡我自己”這三者結合起來,是這位自由的女性心靈的自然流露。是一位小資產階級女性自我陶醉的詩。她崇拜她自己了,這里正潛伏著悲劇的危機。

  盡管她在影壇上在舞場上曾經風流一時,但她還沒有失去一個少女對愛情的天真的幻想。她在追求一個幸福的家庭和一位意中的情人。她同詩人結合了,不久她又與詩人分手了。分手的根本原因在于她同詩人的思想、性格乃至愛情觀有著分歧。在陳白露看來,“她是個最忠心的朋友,可是個最不體貼的情人”。她對婚后生活覺得“漸漸不新鮮了”,“結婚最可怕的事情不是窮,不是妒忌,不是打架而是平淡、無聊、厭煩。”為什么陳白露產生這樣一種精神狀態(tài)?這是因為她追求的就是一種“盲目的愛情”。是她愛情的幻想破滅造成了他們的分離,這與子君是不同的。所以陳白露的悲劇具有精神悲劇的特點。

  但是,在那個金錢統治的社會,生活道路是嚴峻的。她既然沒有同詩人去走追求希望的道路,她自以為憑她的聰明美麗還能“闖”出路來。但擺在她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當我們在看到她時,她已經不是頂紅頂紅的交際花了。就其出身、教育、性格和追求來說,她是不愿意走這條路的;但是實際上她又不得不走上這條道路。這正是造成她性格復雜性的現實根據。一但在這條路走下去,她就會越陷越深。成為她“習慣的桎梏”,同時也就使她越來越深地陷入內心的痛苦之中。

  在方達生沒來之前,她用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來掩蓋她內心的痛苦,“活著就是那么一回事”。在熱鬧中解脫寂寞,在享樂中消磨時光。方達生到來,對陳白露來說,是她陷入墮落生涯中的一件大事,激起她內心的激蕩,使她的精神矛盾突出起來,加劇了她靈魂深處的斗爭。他對這個竹均時代的情人流露出不可掩飾的嬌態(tài)和柔情。她對霜、對春天的贊美,顯現著竹均時代的稚氣和天真,這是在特定條件下激起的一時的詩意興奮。

《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寫于1935年,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大都市生活為背景的四幕話劇,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的黑暗腐爛面,控訴了“損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會[1],《日出》主要以陳白露為中心人物展開描寫,通過寫她的墮落死亡悲劇來控訴這個社會,控訴人與人之間的金錢利益關系。陳白露曾經也是一個純情少女,也天真浪漫過,與詩人有著一段美好的婚姻,最終因為無法忍受婚后生活平淡,倆人離了婚。離婚后的陳白露對生活開始失望,走上了影星,交際花的墮落道路,天天跟一幫闊少闊太太們周旋,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方達生的到來喚醒了她的自由意識,使她清醒過一陣。清醒過后,她甘愿選擇墮落的生活。小東西的出現讓她看到了現實的殘酷,她想拯救但心有余卻力不足,最終她疲倦了這種生活,自殺了。文中還寫了顧八奶奶的矯情,張喬治的做作與富有,潘月亭的生意失敗,李石清的狡猾,金八的強大陰險,除了寫這些“有余者”之外,還寫了黃省三,小東西,翠喜這些“不足者”的生活,“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鮮明的對照。
《日出》主要描述陳白露的墮落過程,她曾是一個純潔的少女,因生活所迫,只身走進大上海十里洋場,成了名噪一時的高級交際花。她終日周旋于潘月亭、張喬治等巨商富賈身旁,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舊時戀人方達生的到來,喚起陳白露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新生活的憧憬,她雖然厭惡和鄙視周圍的一切,但已無力擺脫奢侈的生活[2]。然而,方達生的勸說,對陳白露畢竟還是有所觸動。她認識到自己的地位和生活。一日,陳白露從流氓黑三手中救下一個小女孩——小東西,并認她做了干女兒。她竭盡全力保護小東西,但小東西仍未逃出黑三的魔爪,被賣入妓院。在那里,雖有好心的妓女翠喜照應,但小東西終因不堪凌辱,上吊自盡。陳白露和方達生聞訊趕到,見到的只是破席裹著的尸體。面對號啕痛哭的翠喜,陳白露感到恍惚和凄涼。潘月亭做投機生意,栽倒在黑社會頭目金八爺手里,李石清家貧兒死,也成為生活的犧牲品。金八幫陳白露還清債務,陳白露有所感悟,最后放棄寄生生活,服毒自殺。

一、《日出》中的陳白露形象

陳白露是《日出》中的線索人物,也是中心人物。她出身名門,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是一個有思想的知識女性。與詩人結婚,過了一段天真浪漫的生活,有一個詩一般的名字——竹均,父親的離去,家道中落,迫于生計,來到十里洋場,成為紅噪一時的交際花。她的墮落是令人發(fā)指的。她熱愛生活,她和方達生一起看星星,看風景,去游樂場。她也厭惡生活,厭惡周圍的顧八奶奶,張喬治,潘月亭等人。他們虛偽自私,顧八奶奶嬌柔做作,張喬治就憑出過國,崇洋媚外,滿口半英文半中文的話,潘月亭自私貪婪。生活在這些人之中固然可悲,但她離不開這些人,她需要他們養(yǎng)著,她無法擺脫這種生活。陳白露是善良的,同情弱者,當她看到李太太跟顧八奶奶她們一起玩牌老輸時,就設法讓她脫身。當她看到小東西的悲慘處境時,便想要幫助她,盡管要得罪勢力強大的金八。同時她又是玩世不恭的,她周旋于上層社會,她身邊有銀行家,商業(yè)家。她依賴于上層社會。方達生的到來,使她的內心更加痛苦,她清醒的知道自己過著怎樣的一種生活,但更可悲的是,她甘愿墮落。陳白露的性格是雙重的,始終是矛盾的。心靈與物質的較量使她活在痛苦之中,她是善良的,看到小東西的處境,她想伸手幫助她,她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她是倔強的,想與金八抗衡,想與社會抗衡,卻最終沒能逃脫社會的束縛。在那種人與人之間只有金錢關系的社會中,她的正直,善良無疑是她悲劇命運的導火索。陳白露也是盲目的,對愛情的盲目,不了解婚后的平淡就盲目的與詩人結婚。她聰明,單純,任性。知道自己漂亮年輕,便憑借自己的這一優(yōu)勢很快進入上層社會。她還非常自信,近乎于自負,“我喜歡太陽,我喜歡春天,我喜歡年輕,我喜歡我自己”這是她的格言,正是她這種自負預示了她的悲劇命運,這種自負是陳白露這樣追求自由的女性心理的自然流露,從這一點上我們便不難看出她的這種追求是盲目的!不切實際的!她的這種性格斷送了她的未來,她的這些思想上的特點也體現了當時女性知識分子共同的特點。

二、陳白露生活悲劇的原因探析

陳白露的悲劇是多方面的,陳白露過著奢侈的生活,住著高級的賓館,潘月亭做投機生意破了產,無法供養(yǎng)她,她的欠帳單越積越厚。當她得知金八爺已為她付清了一切債務時,她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已換了主人。小東西的死給了她沉重的打擊,看到小東西和翠喜的悲慘結局,她看到了自己的縮影,她清醒了,厭倦了這種墮落的生活,不愿意做上流社會的玩物,在茫茫的黑夜中,她靜靜的吞下安眠藥,悄悄的離開了這個罪惡的世界。她的毀滅不僅是對社會的控訴,也是對人性的控訴。她的悲劇首先是社會悲劇,她所生活的社會是一個人與人之間只有金錢利益的關系,如顧八奶奶與胡四之間的曖昧關系僅僅是靠顧八奶奶的富有來維持的,潘月亭跟陳白露之間也是如此,當黃省三下崗后無力養(yǎng)活一家人時,他妻子斷然拋下三個孩子,離家而去,人與人之間都冷漠到如此程度,夫妻之情,母子之情,還有愛情都轉化為金錢關系。人與人之間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潘月亭跟李石清之間,李石清的狡猾,潘月亭的機智老成。還有金八與潘月亭之間的暗斗。下層人的不幸生活。陳白露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社會,想自命清高幾乎是天方夜談,她只能墮落,然而她的墮落并非是徹底的,內心仍然受著煎熬,盡管她曾經是多么的依賴于這個她所厭惡的社會,但最終她是覺醒了,她用死亡向社會發(fā)出抗議。她的死是社會造成的。陳白露的悲劇還有個人悲劇,她的性格造就她的悲劇。她如果安于和詩人的平淡生活,或許她不會墮落。如果她厭倦了這個社會,跟方達生回鄉(xiāng)下教書,她或許也不會墮落而死,但她沒有這樣做,正如她對方達生說的那樣“你有多少錢?我要人養(yǎng)活我,你難道不明白?我要舒服,你不明白么?我出門要坐汽車,應酬要穿些好衣服,我要玩,我要跳舞,你難道不明白?”[4]盡管她向往自由,厭惡周圍的世界,但她同時也清醒的認識到,長期的奢侈生活已經磨滅了她獨立的能力,她習慣了被人供養(yǎng)。這種習慣她無力改變,她也不想改變。她矛盾,她掙扎,心靈與物欲的糾纏,所以她痛苦。在精神追求與物質享受的較量中,對物質的依戀占了上風,但是畢竟方達生的到來已經使她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屈辱處境。她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將來,要么象小東西一樣死去,要么象翠喜一樣人老珠黃。兩條路都是悲劇性的。她如果果斷的選擇心靈的自由,安于清苦但內心舒服的生活,她也不會死,或者選擇豪華奢侈的生活,放棄心靈的自由,任自己墮落,或許她也不會死,但她選擇的是既要內心自由又要豪華奢侈的生活,這無疑是不可能的。心靈與欲望難以平衡。她的性格弱點也反映出了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精神弱點。她的悲劇也是她的性格悲劇,熱愛生活而又厭惡生活,善良而又玩世不恭,她的矛盾性格是造就她的悲劇的又一重要因素。陳白露的悲劇同時也是一種命運悲劇,如果父親沒有離去,她也不會為生活所迫來到十里洋場,成為交際花,如果女兒沒有死,她就不會和詩人離婚,她也不會對生活失望,而選擇墮落,如果她跟方達生回了鄉(xiāng)下,或許她也不會繼續(xù)墮落下去,如果潘月亭的投機生意沒有失敗,她或許會繼續(xù)安于他的供養(yǎng),但這一切的如果只是一種假設,命運安排了父親離去,和詩人離婚,來到都市,被潘月亭供養(yǎng),又安排了潘月亭的破產,金八為她還債,這一切才是事實,這種命運導致了她的悲劇,她的悲劇也是一種命運悲劇。所以說,陳白露的悲劇既是社會悲劇,性格悲劇,還是命運悲劇。

三、曹禺筆下的其他女性形象

曹禺筆下的女性人物個個性格鮮明,從蘩漪,愫芳到陳白露,都體現了女性的覺醒與反抗。曹禺先生塑造了這三位身處黑暗而渴望光明的女性形象,通過描述這三位女性在覺醒和反抗過程中各自表現出的不同的特點,形象地揭示了在新舊社會交替時期中國女性追求解放的艱難歷程。這三為女性都出身良好,繁漪的出身及其家庭狀況,通過周樸園拋棄侍萍娶她以示門當戶對,可以看出她出身不會低賤[3]。陳白露雖然出身于破落的書香門第,但在其父親去世前,接受過較好的教育。愫芳出身在江南的名門世家,父親也是名士。良好的出身是她們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她們也都受過教育,她們比同時代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陳白露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曾經是愛華女校的高才生,在當時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接受過思想教育的她們更加善于思考,而這恰恰是她們覺醒反抗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蘩漪敢愛敢恨,她對周樸園沒有愛情,而愛上了自己的“兒子”周平,這中亂倫在當時的社會是不被允許的,而她敢于接受,并且實踐,她為了留住周平的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選擇了大毀滅的結局。而陳白露厭惡平淡的生活,接受了大都市的生活,并很快生活的如魚的水,憑借年輕和美貌在謀求個人幸福,因此她自然而然地走過了從電影明星到紅舞女再到風塵生涯的人生道路,過著既是寄生蟲,又被踐踏和污辱的雙重生活,她的內心深處曾有著對竹均時代美好的回憶,也有著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然而她在享樂中毀滅著自己,包括愛情。當方達生要帶她走時,她的回答讓方達生徹底失望,也讓自己失望。
陳白露:(索性更徹底地)咦,你不要這樣看我!我要人養(yǎng)活我,你難道不明白?我要舒服,你不明白?我出門要坐汽車,應酬要穿好衣服,我要玩,我要花錢,要花很多很多的錢,你難道不明白?[4]
愫芳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同時也有著驚人的耐心和愛心,她很善良,善良到她的生活目的就是為了他人活的更好,她對所有人都付出著愛,包括曾思懿。她溫柔而慷慨,犧牲自己的幸福,撫愛著和她同樣不幸的人們,然而她的忍耐與博愛并不是懦弱,她與曾文清不同,她的固執(zhí)在她的無盡的耐性中時常倔強的表露出來[5]。這三位女性所生活的環(huán)境十分相似,環(huán)境是促使她們覺醒和反抗的重要因素。在試圖獲得自身解放的漫長道路上,這三位女性都歷經了一次心靈和思想上的復活,從封建倫理道德的桎梏中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必須解放自己,才能獲得重生,但是最終她們走上了不同的反抗之路,有各自不同的個性和思想解放的艱難歷程[6]。盡管她們的結局都是悲劇性的,但她們已經有了覺醒的意識。

四、《日出》中陳白露的形象意義

作為我國優(yōu)秀的戲劇大師,曹禺的語言藝術有突出的成就,這表現在多方面:其中詩意化和音樂化使戲劇意境氛圍和戲劇音響美感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他的話劇語言可以說是文學的和舞臺的相統一的語言,代表了中國現代話劇語言藝術的成熟[7]。曹禺有較深的詩歌素養(yǎng),他時常借用我國古典詩詞以渲染生活氣氛和表達人物心情。曹禺在描寫《日出》中陳白露的性格時,不是一味的簡單陳敘,而是有時通過樸素而又意味深長的語言來揭示她的內心和性格。如文中描寫她跟方達生一起看星星和吃混沌的那個細節(jié),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少女形象的陳白露。她不僅有玩世不恭的一面,也有天真純樸的一面,她雖然墮落,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但內心還是留著一點天真純潔的孩子氣。曹禺在話劇中還運用富于詩意的象征,以襯托人物的心情,以豐富主題的意義。在《日出》中,太陽沖破黑暗,現出光明。用詩人的話“太陽就要出來了”來暗示光明的到來[8],文中結尾工人們的夯歌也預示著黑暗必將褪去,光明一定會到來,舊的社會必將瓦解,新的社會即將出現。曹禺暗示工人階級是光明的象征。同時還用反襯的手法,文中寫陳白露熱愛春天,熱愛光明,但她卻只能活在黑暗之中。曹禺還用了對比的手法,“有余者”和“不足者”的強烈對比,“有余者”的鋪張浪費的生活,通過陳白露的生日可以看出她們的生活是多么的奢侈,“不足者”卻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翠喜通過賣身維持生計,黃省三辛勤勞動,卻終免不了下崗的悲劇命運,他只好毒死孩子,跟他們一起死。這些細節(jié)都襯托出了“損不足以奉有余”的主題,窮者更窮,富者更富!曹禺慣于運用迭字和復沓排比的句式,以加重語氣和構成節(jié)奏。我們無論從他的帶有詩意的語言或針鋒相對的語言中,都可發(fā)現這一特色。語言的聲調和節(jié)奏不僅單是形式問題,而且與內容緊密聯系,不同性格的人處在不同的情景,說話就各有獨特的聲調和節(jié)奏。曹禺話劇中的語言,都是從日常語言中提煉出來的文學語言,既傳情達意,又明白曉暢,而且頗有韻味。雖是口語而詩意濃厚,雖是散文而節(jié)奏鮮明"這樣音樂化的語言,足以幫助演員深入角色而在舞臺上塑造真實生動的形象,并使觀眾接觸到劇中人物的心靈而保持不易磨滅的印象。
曹禺《日出》的發(fā)表,標志著中國話劇藝術的成熟。他的話劇作品雖然不是太多,但每一部都堪稱經典,尤其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這四部作品,在國內外影響都非常大,《日出》已經譯成多中文字流傳國外[9]?!度粘觥分兴茉斓摹岸嘤嗾摺毙蜗笠埠苡杏绊懀惏茁兑渤蔀橹袊拕∪宋镒呃戎械囊活w璀璨星星[10]。陳白露的人物形象也成為許多人研究的對象,曹禺也成為“多余者”和“不足者”的創(chuàng)作者,同時也成為我國一代非常有影響力的文學大師!

陳白露是曹禺在劇作《日出》中著力塑造的一個特別的瘋狂者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將其劃歸為一個瘋狂者的人物形象,是在于她并不屬于那個特定的社會,在那個光怪陸離的社會中并不存在她的位置。她內心的矛盾,情感的糾結,表里的不一,以及最終用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都源自于她內心存在的一種瘋狂。但是我卻又不得不指出的一點就是陳白露的人生悲劇,不僅僅是她性格的悲劇,而更是一種社會的悲劇,是人在社會的環(huán)境的產生的必然的悲劇。這也是中國現代戲劇社會性歷史性的一個重要的方面。畢竟文學作品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中產生,任何一部作品都體現著鮮明的社會烙印,而中國現代文學更是具有鮮明的代表性。

陳白露是曹禺筆下眾多的瘋狂者形象中一個表現的最為溫和的一個,相比起在命運的牢籠中大聲吶喊的蘩漪以及在內心的糾結中喪失理性的仇虎而言,陳白露更多的時候是以一個平和、順從的人物形象出場的。但是,仔細分析,我們不能發(fā)現,其中又有十分獨特的方面,而其特別之處就在于她生存狀態(tài)的一種"中間性"也正是由于這樣中間性的生存實際最終導致了陳白露的人生悲劇的產生。畢竟人相對巨大的宇宙而言是及其渺小的,人只有適應這個宇宙才能得到生存,中間的游離必然會被這個社會所擯棄,被這個時代所淘汰。

陳白露具有"多余者"與"不足者"之間的卑微靈魂。曹禺先生在創(chuàng)作《日出》之初就曾經引用老子《道德經》中的"損不足以奉有余"來表達《日出》的主題思想。在那個畸形的社會之中,或許只有兩種生存狀態(tài)是正常的,一種是社會一種驕奢淫逸的有產者,例如荒淫無恥的大豐銀行經理潘月亭;故作多情、肉麻笨拙的遺孀顧八奶奶;油頭粉面、無所事事的市儈胡四;油腔滑調、招搖撞騙的張喬治等等。另一種是在生活的逆流中殘喘茍活的無產者,例如,為了養(yǎng)活一家人而不能不出賣肉體的妓女翠喜;不堪凌辱而上吊自盡的小東西;生無希望而毒害死自己孩子的小人物黃省三等等。而陳白露顯然處于一種尷尬的中間狀態(tài)。她過著花天酒地的富人的生活,表面上看上去是一個高級的交際花,過著有產者的富裕的生活,但是從本質上來看又與翠喜,小東西那些低級妓女沒有什么區(qū)別,因此可以看出,陳白露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中間的位置,體味這兩者各自的艱辛與痛苦,因此可以說,陳白露身上所成熟的是雙倍的折磨,雙倍的苦難。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或許兩種特別的極端的生存狀態(tài)都具有生存的理由,唯獨那個處于中間狀態(tài)的陳白露是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因此這個也就在社會的生存狀態(tài)上暗示了這個悲劇的社會歷史必然性。

陳白露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無助者。陳白露是個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因為她就是生活在那個被物質生活所包圍,所涵蓋的世界之中。在這個世界里,她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留下或許僅僅是那血肉的軀殼。她熱愛的是金錢、是放縱的生活,哪怕去借債,她也愿意去享受那物質生活帶來的享受。但是,縱觀整部作品,我們又不得不說她同樣是是個充滿了理想的孩子的形象。例如,她喜歡看窗子上的霜花,而想象偏偏;她自己深處困境卻要極力幫助更為卑微的小東西擺脫生命的枷鎖等等。就這樣,她在理想與現實的擺動中,漂泊不定,時而為現實所困,時而為理想所繞。體會著現實的殘酷以及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巨大落差而帶來的失落感。

陳白露是生活在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卑微者。陳白露曾經也是"天真可愛的好女子",一個"書香門第的小姐"然而最終卻墮落成一個生活奴隸,放棄了女性最為珍貴的東西去奔波于生計中。這種前后的對比,今昔的反差也無時不刻的不再折磨這陳白露的內心。雖然口口聲聲地說要放棄自己的過去,也很瀟灑而高傲的訴說自己現在的人生觀--"我出門要坐汽車,應酬要穿好的衣服,我要玩,我要跳舞"但是這些話,并不能抹去她內心深處的記憶。作者有意安排方達生這個人物,更多的時候是喚起陳白露對于過去的記憶。他不斷用具有詩意的名字"竹均"來反襯陳白露當下可笑的生活狀態(tài),讓陳白露產生了對于自己當前生存狀態(tài)的深深地懷疑。在第四幕的時候,陳白露更是用清晰的語言向方達生訴說自己的人生軌跡,恰恰體現了陳白露雖然沉溺于如今的紙醉金迷的生活,但是內心始終是不能放下過去,忘記那些曾經的記憶。因此在今昔的強烈對比中,我看到了一個年輕的生命在這個中間的游離中慢慢的消逝,而最終通過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日出"與"白露"終究不能共同出現,這也是作者在整部作品中所要表達的一種無奈的主題思想。作為中間狀態(tài)的露水終究還是會在太陽升起的一剎那選擇離開這個世界,正如戲劇結尾那樣。于是,留給陳白露的也僅僅是:"太陽升起來了,黑暗在后面。太陽不屬于我們,我們要睡了"的吶喊。人生的痛苦往往來自左右不定的搖擺之中,陳白露這個原型意象所要想我們的呈現的就是生活在一種中間狀態(tài)下的人生悲劇。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陳白露是個年輕、美麗、善良,受過五四新思潮影響的新女性,她閱歷豐富、追求個性解放、對人性有著美好的追求,并深深愛戀著心中的詩人。詩人走后,她孤單一人在大都市拼搏,生活的艱辛、無奈,現實的冷漠、殘酷無情迫使她在那個時代一步步走向墮落、進入沉睡的夢境。毋庸置疑陳白露活在自己設想的空間里不愿醒來,繼續(xù)沉睡她就完全可以沉浸于自己的夢境之中,不必那么痛苦、那么無奈。黑夜總會過去夢總會醒來。正如魯迅提出的知識分子的主題模式一樣,陳白露的形象也符合這一模式。知識分子的道路模式——夢醒后無路可走的悲哀。曹禺《日出》中的陳白露人生悲劇,無不詮釋著這樣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

給我們留下一抹決絕的倩影,一個追求個性解放的女性,脫離社會、脫離群眾、僅僅依靠自己“闖”是沒有出路的?;蔚纳鐣杏嘶蔚娜?,正是這樣一個畸形的社會同化出陳白露這樣一個偏執(zhí)、可憐、可悲的人。陳白露這樣一個被社會腐蝕、拋棄,走向沉淪的女性,向我們詮釋了,一切不滿現實的人,若不追隨光明前進,就只有伴隨死亡的生活本質。

一、純真爛漫的竹均

陳白露原是書香門第出身、擁有良好的教育,被新思潮感染的女性,有著自己的理想和愛情。從小和方達生青梅竹馬,對愛情有著最單純的向往、向往著天長地久、幸福美滿、與子偕老的愛情。她曾經說過:“我喜歡春天,喜歡青年,喜歡我自己”??闯鏊且粋€純真而浪漫的花季少女,她聰明美麗、驕傲、任性、熱愛生活,對一切都充滿了激情。最后她找到了最愛,和一位像自己一樣單純的詩人結合了??梢哉f那段時光是陳白露最美好的日子,幸福的日子總是最短暫的,盡管愛的短暫,至今想起,她仍興奮,激動不已。那樣一副天真無邪的表情、那樣熱情不已、那樣富有詩意。

當方達生再次喊出陳白露原名竹均時,她感到很高興、意外、親貼。這說明陳白露很眷戀以前的日子,想到以前的美好時光,她仍保持著一顆純潔天真的心。那時,他們一起看日出,“每天早上他一天亮就爬起來,叫我陪他看太陽?!彼麄児餐分鹑粘?,追求希望。

陳白露在充滿對愛的幻想、對未來無限憧憬中嫁給了自己愛的詩人。結婚后的每天都是快樂的,都是新鮮的,他們有了屬于他們倆的孩子。多年后最終他們還是散了,分道揚鑣了。究其分手的原因,自然是孩子死了,使維系的繩子斷了。但根本原因在于她與詩人的性格、思想、愛情觀,發(fā)生分歧。在陳白露看來,“他是個最忠實的朋友,又是個最不體貼的情人”。為什么陳白露會產生這樣一種精神狀態(tài)?這是小資產階級女性沉浸在自我陶醉、自我欣賞,卻不知潛伏著悲劇的所在。她追求的就是一種盲目的愛,這種愛太過不現實、太過幻想,她并不了解真正的愛情。既追求那種海市蜃樓般的愛情,又不懂得愛情的真正意義。她沒想到熱戀后的平淡才是見證真愛的時候。

純真爛漫的竹均像是被深林拋棄的小鳥,找不到方向,迷失了自己,在風雨中折斷了翅膀。她看淡了生活,一切都是假的,她平靜了,一切都無所謂了。再也不相信愛情了,父親又突然死去,家庭的經濟來源斷絕了。經歷了這次挫折無疑不在她生命中劃出一個分割點。她憑著自己的美麗聰明,自以為一個人還可以闖出一片天。

二、墮落、矛盾、復雜的陳白露

當我們再次看到她時,她已經是頂紅的交際花。陳白露在這樣的金錢社會里墮落了。就她的教育、性格、出身,追求而言,她是不愿意走這條路的,但實際情況她又不得不走這條路。這是造成她性格矛盾、復雜的現實根據。一旦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就會越陷越深,成為她習慣桎梏,又成為她心靈深處的虛幻的夢,她陷入內心痛苦的矛盾掙扎中無法自拔。

陳白露這樣一個高級交際花,她曾是紅極一時的舞女,而今她依靠銀行經理潘月亭,住著高級旅館,出門小汽車,穿著講究,過這是一種在男人面前承歡賣笑、紙醉金迷、醉生夢死、腐化墮落的生活。她“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又不是姨太太”。作為潘月亭的情婦,陳白露只不過是男人私有財產的一部分,根本沒有人格意識可言,她只是潘月亭泄欲的工具,主人的附屬品而已。她已經失去了自己最真的一面,失去了女性應有的人格與尊嚴,她的“豐衣足食”不過是靠出賣自己的身體而換來的。再次,女性的容貌和形體成為了女性價值的全部,她成為男人的一種欣賞品,商品?!俺尸F給我們的是一個舊社會腐蝕和吞噬的一個女性形象,女性的一種異化,女人異化成動物的一種現實?!?b>[1]陳白露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身軀供男人消遣和愚弄,墮落到自身非人格化的身份可悲的女性。

陳白露,當她的朋友方達生看不慣她這樣空虛的生活,認為這樣弄來的錢不光彩,而勸其和自己一起回家時。她自甘墮落,玩世不恭,金錢就是一切,其他的不再有感情而言,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于他人對自己的定位。

她已經認識到自己已經墮入這個不人不鬼的社會了,她完完全全感到自己已不是人了。表面上在世人面前很風光,很滿足自己現在的生活,那么滿足,那么快樂,但是內心卻是極度厭惡這種生活。想要走出,卻意識自己已經沒能力再次開始了。這種精神上的沉重矛盾,使自己越來越討厭自己,討厭社會。一切現實的社會和內心真正想要的生活,使她的性格很復雜。

三、絕望中死去的陳白露

陳白露雖然已淪落風塵,但卻擁有一顆善良正義之心。當一個被黑勢力追查下的下層小女孩小東西偶然出現在她面前時,她首先想到的是保護好這個孩子。得知小東西可憐的身世后,贊賞小東西敢于打大流氓金八的反抗行為,她明明知道小東西背后有很大的黑社會控制著,會得罪金八,危及自身安危,但她還是不顧一切幫助小東西逃離厄運。其實看到小東西就像看到自己一樣,不想再讓小東西再走自己的路,所以要給小東西自由,溫暖。她一直渴望純潔而合理的人生。所以方達生的到來似乎讓她看到了一絲希望,讓她重新審視自己、拷問自己,并在希望中決定自己的命運。

最能表現她精神悲劇的莫過于救小東西這一事件上,為了救小東西,這個驕傲的女子第一次求潘月亭,第一次謝他。小東西被賣到三等妓院,沒有伺候好客人,遭到毒打,不堪凌辱而上吊自殺。潘月亭又中了金八的圈套發(fā)生經濟危機,失去經濟來源的陳白露對生活徹底的絕望了。當管家福升拿出大把的賬單,并跟她說“人不能一輩子總住在旅館里”,這一件件事傷透了她的心。她厭倦了這些自私、虛偽的富人們的逢場作戲。矛盾的精神背后,她向往太陽,向往光明,最終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臨死前她顧影自憐,哀傷的、流著眼淚地喟嘆自己“這—么—年—輕,這—么—美?!彪S后對著冉冉升起的太陽,低聲地自語:“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币淮枧瓦@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絕望的陳白露看透了一切,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會改變什么的。一切的不如意和無奈都使陳白露對一切都沉靜了,只有選擇在絕望中死去。

四、造成陳白露死亡的原因

既然知道太陽就要升起來了,又為什么不去迎接太陽又偏偏要去“睡”了呢?魯迅在雜文《娜拉走后怎樣》中提到娜拉的離家出走,他認定娜拉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b>[2]娜拉如此,白露又何嘗不是這樣?造成陳白露死去的原因一方面是這個讓她憎惡的社會,另一方面又是她自身的原因。

(一)黑暗的金錢社會

在歷史的長河里,妓女既是社會的腐蝕劑,同時又是社會的犧牲品,十足的受害者。從根本上講,妓女仍是舊制度的犧牲品,老舍名作《月牙兒》中的“我”及其母親,為生活所迫,幾經掙扎,仍擺脫不了淪為風塵女子的命運,這母女的一生就像黑夜里高高懸掛在空中的月牙兒一樣那么凄涼、暗淡、殘缺。在中外文學史上,還有像霍小玉(唐傳奇《霍小玉傳》)、杜十娘、茶花女等等,這些妓女形象的出現,是女子從屬地位尊嚴喪失殆盡的明顯標志,也是男子性特權無處不在的鮮明特征。出現在文學上的正面妓女形象,都是在冷酷的外界逼迫下所致,她們的對立面是整個上流社會。

“她愛生活,又厭惡生活”。她厭倦上流社會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生夢死的糜爛生活,但又無法抵御這種生活對她的腐蝕;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對自己殘酷的折磨,但又無法自拔;她不想這樣生活下去,但又離不開這個丑惡的地方;她雖然不能自拔,卻還想救人,當她親眼目睹“小東西”等社會底層的人們被摧殘、被蹂虐,痛苦地在生活中掙扎時,自己真的無能為力了。這個黑暗的金錢社會讓陳白露看不到了任何希望,社會拋棄了她,她也選擇了拋棄這個社會。

(二)無法調節(jié)的自身原因

“子君(魯迅《傷逝》)中的女性形象,蘩漪(曹禺《雷雨》)一樣,他們缺乏獨立的人格意識。沒有新思想的領導,是不能找到自我的,不可能找到一條婦女解放的道路?!?b>[3]依附男性的寄生生活而造成的,她無法走到社會這個廣闊的天地里去呼吸時代的文明氣息,也更不可能投身于婦女解放的洪流中去。深入的分析是她沒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嘗試一條新的道路,開始她新的人生陳白露醒后找不到一條新的道路,無路可走的悲劇,無法調節(jié),無法自拔。她已認定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多年的錦衣玉食高貴生活,逐漸養(yǎng)成了她懶惰倦怠的性格。她再也飛不起來了,再也回不去了。曹禺稱這類“習慣的桎梏”為生活的“自來的殘忍”,這也正如魯迅所言;“已經關得麻痹了的翅膀,忘卻了飛翔,也誠然是無路可走”她的醒不是一種真正的醒,而是一種半夢半醒,因此她既厭倦又離不開那種腐朽生活的窘境。在這種矛盾無法紓解的情況下,她只能對這個殘酷冷漠的社會發(fā)出最后的吶喊?!疤栆饋砹?,可太陽不是我們的”走向死亡。

有才能的知識分子竟然墮落成一個交際花,這本身就是一種悲劇。但我們不能停留在這一點,她接受了資產階級個性解放、個人奮斗的哲學,這既是她悲劇的結果,也是悲劇的緣由。透過陳白露悲劇所給我們留下的深思不但涉及到婦女解放道路,賣淫制度,更深刻的提出那個罪惡的剝削制度是無藥可救的。曹禺創(chuàng)作出這樣一個悲劇人物形象,就是對腐朽黑暗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正面抨擊。揭示了以金錢為中心的社會罪惡的實質,對舊制度給予徹底的否定?!八乃朗菍θ说淖杂缮淖晕覄儕Z,是對這個“損不足而奉有余”的罪惡社會的控訴?!?b>[4]陳白露,以她的死,來祭奠真正自由的生活,來維護自己最后的一點尊嚴。這,顯示了她女性意識有所覺悟而終未能真正找到可以張揚的精神層次。

陳白露美麗的墮落,在墮落之中,卻沒能發(fā)現那么多的美的因子。曹禺的創(chuàng)作還證明了,人物性格的鮮明和復雜是并不矛盾的,由單一、純粹的鮮明,也有豐富、復雜的鮮明。成功的形象總是在后者而不是前者?!度粘觥分械年惏茁毒褪沁@樣一個形象,是一個值得同情又應該批判的充滿矛盾的人物。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中國政治上重大變動的轉折點,舊的社會文化并未隨著舊的制度坍塌而瓦解,人們思想上的動亂,觀念上的變動,都是一種新舊的掙扎。曹禺《日出》中的陳白露明知朝這條路走,結果是悲劇,但仍然不得不還要朝這條路走下去,這實在是悲劇中的悲劇。她從一個“有余者”慢慢地淪為“不足者”這就是把美好的價值撕碎給人看,給人是怎樣的悲劇感受。曹禺的話劇以陳白露這個人物形象作為宣傳鼓吹民主革命的思想工具,深刻剖析了30年代中國大都市生活,“損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惡社會。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mw748219